首页 栏目首页 > 规模 > 正文

合肥终于意识到落后了

总部企业争夺战,合肥终于坐不住了,拿出真金白银正式入局。

近日,《合肥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发布,针对总部企业引进和培育,提出了十项支持措施。比如,总部企业将上市主体迁入,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相关资料图)

还有,总部企业年度营业利润和本地经济贡献两项指标均较上年增长10%及以上,且年度本地经济贡献不低于近两年最高值的,按照年度营业收入的1%且不高于本地经济贡献增量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的奖励。

这是合肥首个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它的入局,让总部经济的城市竞争更加“卷”起来了。

01‍

总部经济之争,不是这几年才风起云涌。200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设立北亚地区总部,这一年被视为中国“总部经济元年”。

随后,以北京、上海等地,密集地推出了各项奖补措施。像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大型国企央企总部;而上海则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吸引了很多跨国企业前来设置区域总部。

按照2022《财富》世界500强榜单,145家上榜的中国企业,共分布在39座城市,其中北京多达54家,上海12家。

虽然头部企业的总部,大多布局在一线城市,但随着产业迁移,二三线城市也成了一些大型企业迁移选址时的重要考虑目标。相应的,为了招引总部企业落户,各城市开出的筹码也越来越丰厚。

根据梳理,在北上广深外,各大二线城市目前几乎都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

就在前不久,杭州发布《关于推动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评定的星级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奖励,“力争到2025年,全市总部企业数量新增100家以上”。

更土豪的要数南京。按照当地政策,对于新引进的综合型总部企业,可按其在宁实收资本的6%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将奖励上限,直接提升到了1亿元的丰厚高度。

落户奖励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为什么各城市都要拼命撒钱争抢总部企业?

原因很简单,总部经济主体往往是一些大型企业,有很高的营收、利润规模;企业总部,又往往是企业价值链最高端、最值钱的部分。

相较于奖补投入,企业落户带来的税收、就业贡献,对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对人才的集聚,这些经济回报要远远丰厚得多,它对提升城市的产业能级、综合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所以,拼抢总部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抢人大战。为了吸引落户,各大城市都是砸起钱来毫不手软。

02

在争夺总部企业上,这时候才出台首份文件的合肥,其实已经有些落后了。

别说跟一线城市比,二线城市中,比如前面提到的杭州,早在2007年,它就先行一步,发布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后续又做了多次升级。

而在具体的奖补力度上,合肥也不是最高的。在引进落户的补贴上,一经认定,深圳、杭州的一次性补助都高达500万元,更土豪的像哈尔滨,落户奖励直接达到1000万元。

当然从企业的角度讲,能达到总部企业的认定标准,往往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哪怕是要迁移到外地,或者寻找新的区域总部,地方提供的奖补,只是考虑的一个因素。

对企业来说,有丰厚的奖补,自然是锦上添花,但它们考虑更多的,还是地方的产业、人才配套,综合成本、营商环境等。所以,未必是补贴越高,就越能吸引到头部企业。

而另一方面,作为“风投之城”,以及“最敢赌的城市”,合肥拿出真金白银,参与总部企业争夺战,将总部经济竞争推向更加白热化的局面。

合肥为什么要入局?总部经济的巨大回报,这是宏观背景。具体到其自身而言,总部企业数量不足,缺少足够多的本土头部企业,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按照政策文件,合肥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50家。作为对比,杭州在今年认定的总部企业数量,一共已经达到了470家,2025年还要新增100家。而成都方面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450家……

总部经济的发展欠缺,也是合肥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尽管合肥近些年有着黑马之势,但相对于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总体发展水平还依然偏弱,对头部企业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同时,合肥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往好的方面看,它可以就近承接产业转移,但不利的地方在于,在竞争总部企业这类高端资源时,也面临着长三角一众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虎口夺食”的竞争压力,一些企业可能会优先考虑上海,或者杭州南京,而不是合肥。

当然,发展总部经济,奖补措施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在抢企业越来越卷的当下,合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拿出真金白银,总比无动于衷要更好。

03‍

合肥的总部经济政策,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一是它的补贴力度不算弱,二是现在的合肥本身就极具话题属性,自带网红气质。这跟合肥经济发展的开放、大胆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合肥的GDP从不到三千亿元,增长到万亿规模,十年增幅在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贵阳。

除了拆分巢湖的因素外,合肥经济的快速增长,背后是产业的不断跃升,踩中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风口。

比如早些年家电产业发展迅速,合肥前瞻性的引入了家电行业的上游品牌,也即生产液晶面板的京东方,在京东方面临亏损时,拿出财政收入的1/3扶持,盘活了京东方,也打开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的产业通路。

至于合肥和新能源汽车品牌蔚莱的故事,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如今,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合肥重要的产业支柱。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84%,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工业投资增速、新增规上企业数创十年新高。

就在前几天,合肥公布了实有人口数据,已经达到1234.4万人。

合肥目前的常住人口,达963.4万人。实有人口的统计口径更宽,但即便是常住人口,合肥突破千万大关也不遥远——2022年合肥人口增量16.9万人,增量位居全国前列。

GDP、人口的快速增长,向GDP万亿、常住人口千万的“双料”城市加速迈进,正是“风投之城”合肥高速发展的缩影。开放、大胆,敢拼、敢赌,合肥的崛起当然不是偶然。

现在,后知后觉的合肥,终于拿出优厚的待遇,加入到总部经济的争夺战中,当敢赌的城市,遇上敢赌的企业,注定又是一场腥风血雨的竞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