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规模 > 正文

董瑛 李尧: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者:董瑛 李尧,分别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权力监督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历史眼光、系统思维、全球视野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资料图)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最终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既鲜明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又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普遍联系性,超越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等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的思维方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唯物论、生态系统论的丰富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理念,能够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充分汲取中华传统生态智慧,正确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本土性特征和规律性,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切实践行“两山”理念,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新时代以来,中国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发展绿色金融,探索生态资源资产化;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台“1+N”政策体系,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持续向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加迫切,坚持“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聚焦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国从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强海洋环境监管,实现水环境质量转折性变化;202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86.5%,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法制建设、环境监管执法、环境风险管理更加有力,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依靠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充分运用大数据、现代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环境问题发现机制,搭建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创新平台,提升精准治污水平和效能。

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引领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命运与利益相互交织、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生态环境的开放性、共享性,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中国明确倡导“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对生态危机与环境挑战,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径,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坚持用系统论的工作方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同世界各国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彰显了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从思维、理念到经验、制度,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将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纳入中非“八大行动”、在发展中国家启动低碳示范区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共享中国生态红利。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积极同各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